机构编制管理

权责固基 模型主导 数字驱动 乡镇(街道)编制资源适配的张家港实践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4-09-02     稿件来源: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重心逐步下移,乡镇(街道)用人需求不断增长,“任务增加—编制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张家港市委编办聚焦基层减负赋能、降本增效,将编制资源配置与承担的权责事项相匹配、与发展质效相适应、与数字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推动乡镇(街道)“编、岗、人、事、能、效”全周期管理。

一、以明确权责为基石,把好履职行权“基准线”

明晰权责体系,紧盯任务落实,解决“该干什么”的问题。树立依单履职导向,从乡镇(街道)发展需求和管理实际出发,探索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切实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通过务实合理的任务“单子”,有效减轻基层“担子”。健全清单配套制度,从宏观指导到具体操作层面,构建以推动履行职责事项清单落地见效为核心的“1+5”配套制度体系,全方位、全流程精确细化完善履行职责(交办)事项准入和动态调整、履职评估评价、依单监管问责等方面内容,确保实现清单管理应用合法、合规、合情、合理。贯通清单执行链路,制定《张家港市乡镇(街道)编制资源适配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指导各乡镇(街道)全口径梳理职责任务涉及的具体工作事项和工作量,对应制定岗位指导目录,明确岗位数量和容量,实行行政、事业、编外人员分类管理、统筹使用,打通权责—事项—机构—岗位—人员的传导链,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以前瞻模型为载体,校准人员总额“度量衡”

构建数字模型,量化人员标准,解决“多少人干”的问题。科学测算人员总额,综合考虑各乡镇(街道)人口、面积、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党政管理等因素,构建量化模型,根据公式(总额基准值、浮动基数、浮动系数下限)测算机关人员总额建议值,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变化、镇街换届选举等情况,每3—5年动态调整。构建岗位量化标准,依托权责清单岗位管理模式,运用工作效率法、业务分析法、行业比例法等,通过定额比例折算出不同岗位的人均工作量并进行横向比对,达到人员内部控制、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强化提质挖潜能力,各乡镇(街道)根据人员总额、岗位工作效率,严控人员规模,加强内部挖潜。对超出指标的乡镇(街道)原则上人员只减不增,须在调整周期内将人员规模控制到指标以内;低于指标的乡镇(街道)以现有人员规模为基准,结合职责任务和人员结构变化逐步补充力量。

三、以数字技术为引擎,跑出履职提效“加速度”

打造数字平台,开展融合分析,解决“干好干坏”的问题。突出数治思维,搭建“数字编办”一体化共享平台,将权责清单的进、管、出、评等环节全流程纳入线上管理,设置职责关联查询、职责分工协商协调功能模块,有效解决职责分工争议,形成事权清晰、责能相适、履职顺畅、保障有力的权责体系。突出共享思维,依托政务大数据基座,推动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关键数据汇聚,实现人口、面积、GDP、工作量、考核等次、满意度等数据的实时自动抓取,智能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为人员总额量化模型的测算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洞察。突出实用思维,通过应用场景的数据反哺,打造数字驾驶舱,开展多元融合分析,科学评估乡镇(街道)工作质效,实行亮绩晒效分类管,推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实现“从数据看现状、用数据做决策、以数据提效能”。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苏ICP备12035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