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委编办坚持筑基、强效、促治相结合,以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筑牢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强化效能,以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深化治理,多措并举推动事业单位法人自律规范,确保监管责任落实落细。
一、严把年度报告公示关口,筑牢信息准确根基
一方面,制定发布年度报告公示规范细则,强化多渠道沟通指导,有效降低事业单位错报率,提升审核效率。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核查标准,逐项审阅各单位网上填报的年度报告书及相关附件材料,确保公开信息真实准确。对填报不规范的,坚决退回并限期整改;发现单位实际情况与登记信息不符的,督促其先行办理变更登记,再予年报公示。公示结束后,运用网络监测手段实施随机抽查,对投诉举报集中、过往违规记录多的事业单位加大抽查频次和比例,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二、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提升监管综合效能
严格遵循“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细则,规范执行从事业单位法人名录库中随机抽选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选执法人员的程序,并制定详实的随机抽查内容清单,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业务开展、运行履责、年报公示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限制了自由裁量权。有机融合随机抽查与日常监管,协同构建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对同一对象的多个检查事项,力争一次性完成检查,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并将问题和整改结果及时在机构编制网上公示。强化抽查结果运用,根据违法违规情节给予相应处罚,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三、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拓展社会监督维度
严把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入口关,逐项核验登记内容,在确保信息真实、合法、有效的基础上,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机构编制网站、单位公示栏等多媒介向社会全面公开。将年度报告抽查、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失信失范等情形,及时纳入异常名录管理,定期通报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通过海安机构编制网向社会发布警示信息,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