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盱眙县委编办围绕全县发展新趋势,着力构建“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优化机制”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推动民生领域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改革,助力县域民生领域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服务大局”,优化民生领域组织架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大民生领域资源要素保障力度。盱眙县委编办统筹教育领域资源配置,撤销5所中小学校,并对照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将3所“大校额”小学现有分校独立设置为4所学校。优化卫生领域资源均衡配置,将县内19所镇街卫生院撤并整合为13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基层门诊医疗服务能力,集聚卫生人员力量,满足居民日常就医需求;强化农业产业管理职能,撤销机构职能重复交叉、设置分散、规模较小的8家事业单位,设立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等3家事业单位,用于优化农业产业园、粮食管理机构设置,助推农业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二是聚焦“基层治理”,强化民生领域资源保障。通过加强民生领域机构编制资源保障力度,助力激发民生领域基层治理活力。强化社会治理领域机构职能,设立县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统筹县域“五中心合一”改革,提升基层民生服务质量;高标准打造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统筹管理乡镇事业单位编制资源,构建“一站式”便民服务工作格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更名设立县龙虾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动小龙虾产业管理体系建设,引领小龙虾富民产业发展;先后为县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县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事业单位制订“三定”规定,进一步规范公益事业单位机构职能,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三是聚焦“配套服务”,提升民生领域履职效能。把握新时代民生需求多元化特征,通过强化民生服务配套,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与民生需求精准匹配。制定县级职责边界清单和党政工作部门职责分工协调办法,聚焦网络商品交易管理、餐饮油烟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存在争议民生事项,明晰部门主办、协办关系。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关要求,对涉及行政审批服务、卫生健康、综合执法等部门民生服务职责边界,进行重点研究、集中攻关和反复论证,确保职责内容有依据。积极探索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的有效路径,设置民生服务类个性指标,强化评估成果转化运用,打造“评估监督—问题反馈—整改落实”的管理闭环,推动民生领域事业单位高效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