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盱眙县拥有丰富的水库资源,仅小型水库就有119座。小型水库作为水利基础设施的“神经末梢”,为当地经防洪减灾、农业灌溉、城乡供水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近年来,盱眙县委编办聚焦小型水库管理存在权责不清、多头管理、效益低下等问题,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水利管理体制从“有人管”向“管得好”跃升,为县域水安全与生态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整合归并机构。将县水务局下属事业单位盱眙县水利设计室更名为盱眙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履行项目法人职责,集中承担全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有效优化了协作路径和指挥管理层级。同时成立盱眙县小型水库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县水务局直属差额事业单位,承担全县119座小型水库的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安全监测等职能。各镇街水利服务站不再保留“小型水库管理所”牌子,将小型水库管理从各水务站的“各管各家”转变为县级专职机构的核心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实现了管理主体的专业化和集中化。
二是厘清职责边界。针对水利部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职责不清等事项,盱眙县委编办结合县级部门职责边界清单编制工作,聚焦防止未成年人溺水、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等问题,重点研究、反复论证,明确了水务局22个职责边界事项,确保履职更加高效精准。同时,结合镇街履职清单编制工作,就水库管理、地下水管理、水土保持工作等8项需与镇街配合履职事项明确部门职责,将河道管理范围内限制性活动审批、水利工程开工审批等43项专业性较强、业务要求高、基层无力承接的事项回收,进一步与镇街厘清了职责边界,区域协作更加清晰顺畅,全域协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是优化日常管理。盱眙县委编办结合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对全县水利系统进行调研,全面剖析运行效率、人员结构情况。为解决管护人员文化层次偏低和老龄化问题,加大水利人才编制保障力度,增核县水生态建设服务中心2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增核盱眙县小型水库管理服务中心8名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增核县水务局1名行政编制,通过编制配备有效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并为全县小水库配备专职巡查管护员,专职管护人员由县水务局进行系统培训,持证上岗,负责开展水库日常巡查和养护工作,推动水库运行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