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如皋市委编办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聚焦公益服务体系完善、重点领域支撑强化、民生服务优化等精准施策。通过系统性推进机构整合、靶向配置编制资源、夯实公共服务基础等举措,切实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与区域发展需求深度契合,为如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优化机构编制配置,完善公益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公益服务效能,聚焦农业农村领域,以优化机构编制配置为核心,扎实推进机构整合与职能调整,重塑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一是整合资源,优化机构架构。对市农业农村局所属农技类机构实施系统性整合,将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等7家机构合并,重新组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同时,撤销市种子管理站,推动资源集中配置,避免职能交叉重叠。二是精简编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收回市家畜改良站、市畜牧兽医站及14家镇(区、街道)畜牧兽医站空编44名。通过精简冗余编制,实现编制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让人力资源向更关键岗位倾斜。三是构建网络,强化基层服务能力。调整后,构建“市中心+分中心+镇街”三级联动服务网络,明确划分各层级在技术推广、服务指导等方面的职能分工。有效解决了基层农技力量分散薄弱、资源配置碎片化的问题,推动编制资源向农业技术推广等关键领域集中,提升了基层农技服务的精准性与覆盖面。
强化重点领域支撑,提升治理服务效能。为深入贯彻中央政策要求,紧扣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聚焦社会治安、数字建设、媒体融合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切实提升治理服务效能。一是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筑牢社会稳定防线。顺应社会矛盾多样化趋势,将综治中心更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并核增适量编制。通过名称规范与人员扩充,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定位,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控等综合治理能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坚实保障。二是增强数字建设人才支撑,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步伐。针对数字化转型加速带来的人员紧缺问题,为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核增编制。通过补充专业人才,有效缓解人力资源压力,大幅提升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及技术研发能力,为数字如皋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城市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迈进。三是深化融媒体中心调整,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配合融媒体中心职能优化,遵循“瘦身健身”原则重新修订“三定”规定,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整合交叉职责。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力量向内容生产、传播创新等主责主业集中,有效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显著提升全媒体传播效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通过上述重点领域的靶向发力,实现编制资源与实际需求的精准匹配,以机构职能优化“小切口”推动服务效能“大提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民生服务优化,夯实公共服务基础。为切实提升民生服务质量,通过多领域协同优化,全面夯实公共服务基础。在教育资源优化方面,双向发力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一方面,为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等16所公办幼儿园增设托育服务职责,盘活闲置教育资源,缓解教师分流压力,精准对接二孩三孩家庭托育需求;另一方面,契合教育布局调整规划,撤销市仙鹤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有效避免资源闲置与管理成本增加,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层面,以机构更名与业务拓展提升服务水平。将市精神病防治医院更名为市精神卫生中心,业务范围拓展至精神疾病诊疗、心理保健等领域。提升了机构社会认可度,消除患者“病耻感”,吸引更多轻性心理疾病患者主动就诊,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在城市管理服务创新上,通过机构设置调整与技术赋能强化效能。优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增设无人机巡查科和基础建设科,借助无人机、监控设备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实现城市管理服务更加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