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市高邮市委编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有效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标准,不断调整优化机构编制人员服务保障,培优补差,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邮样板。
整合资源服务模式更优,基层群众家门口有“医靠”。一是优化布局建设。坚持统筹规划,按照“3+4+6”分级分类优化基层机构布局,将城区6家医疗卫生机构整合组建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2家整合组建,其中1家已创成省级社区医院;东南西北4家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已全部改造升级成为二级医院,其中1家被确认为二级甲等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均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升级软硬件设施。不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二是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高邮中医药优势,推进基层机构中医馆建设,目前已全部达省级标准,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卫生院增挂市中医医院分院牌子,同步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标准化建设,加大指导力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服务织牢基层“网底”,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生活。
动态调整编制配备更佳,基层事业均衡发展有依托。围绕基层卫生单位“无编可用”与“有编难用”并存,统筹调剂优化编制供给,加大保障力度。一是统筹调整编制。咬定基层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考虑服务对象需求、自身服务能力、未来发展需要、财政支付能力等情况调整基层卫生人员编制。年内净增人员编制近70名,扩大基层卫生人员编制规模,为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内部调剂编制20名,破除编制固化做到有增有减,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创新编制供给。统筹调剂100名编制建立卫生人才“编制周转池”,优先满足基层及乡村用编需求,促进基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推进“县聘乡用”,探索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在编制总额内相互调剂使用人员编制,盘活闲置编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差异,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衡协调发展。
优化管理人员使用更活,接续发力共为乡村送良医。针对乡村卫生人员总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优、难招难留等问题,市委编办协调配合多个部门,接续发力,层层加码,内培外引优化人才结构,乡村卫生事业焕发生机。一是管理赋效提升岗位竞争力。有效应对定向生招录分配政策调整,按需核定村医员额,今后村医将统一通过基层医院招聘,纳入基层医院编外人员管理,并推动将现有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医纳入统一管理,逐步实现“乡聘村用”,加大村医收入待遇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岗位的竞争力,迅速壮大村医队伍。二是编制赋能提升岗位吸引力。配合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在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额中预留村医编制,专编专用,为乡村卫生事业注入源源活力,逐步优化村医队伍。三是培养赋技提升岗位认同力。长期组织村医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实训基地强化培训,促进村医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常态化组织开展村医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提升村医职业素养,坚持用事业留人,不断稳定村医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