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委编办:
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和运用的实践和思考

访问量:     发布时间:2025-07-08     稿件来源:    

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是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关键之举,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宿迁市以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试点为契机,坚持“减负+赋能”定位,探索创新清单编制工作方法,高质量完成编制任务。

一、坚持高站位统筹谋划,切实强化使命担当。

宿迁市把此项工作放在政治高度上把握、发展大局中谋划、基层治理全局中推进,确保清单工作高点定位、靶向精准、务实高效。一是专班组建聚合力。市级成立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县(区)同步成立工作实施小组。市委编办成立工作专班,带领人员驻点乡镇(街道)分环节、分步骤具体推进。二是协同联动强配合。从市县组织、编办、司法、数据、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下沉到乡镇(街道)集中办公,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三是机制健全促提升。实行分工负责和集体会商机制,建立健全重点研讨和规范性“四维”会商机制(与县级部门、镇街职能机构、村居社区负责人和党员群众代表),充分征求意见、分析研判,明晰争议事项办理流程、对应权责等。

二、坚持高标准实施推进,探索一套“433”编制方法。

按照“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重不漏”工作思路,创新“433”梳理法,全面探索清单编制新路径。一是明细“四大要素”,确保基本履职事项梳理“应列尽列”。坚持法律依据为根基,全面梳理涉及乡镇(街道)职责表述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明确法定履职事项。坚持部门职责为主线,采取抓好班子成员、条线统一汇总的方式,对履职事项拉网式全面梳理。坚持上级交办为补充,将上级电话通知、临时交办事项等同步纳入梳理范围,以频率、实效等因素考量是否列入清单。坚持基层所盼为导向,将乡镇(街道)当下任务与长远规划相结合、职能机构与派驻机构相结合、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广泛收集政府“12345”热线工单诉求,充分融合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想。二是明晰“三个范畴”,确保配合履职事项“权责一致”。围绕“编制范围、县乡职责、履职保障”三个范畴,全面梳理以上级部门为主履职、需要乡镇(街道)配合的事项。明晰编制范围,从“事前协调、事中联动、事后监管”三个维度进行全周期梳理:(一)凡法律法规明确部门为主、乡镇(街道)配合的事项(二)凡实际工作中需要乡镇(街道)提供信息数据、总结材料、工作方案等“静态”事项(三)凡实际工作中需要乡镇(街道)摸底排查、监督检查、联动处置等“动态”事项,列入配合履职事项清单。明晰职责边界,结合承接能力、权限职责等,将事项按工段切分,组织分析论证牵扯“两头”乃至“多头”事项,逐一明确县级部门职责和基层具体配合方式,推动乡镇(街道)从繁杂任务向简易任务转变,实现“轻装上阵”。明晰履职保障,组织乡镇(街道)围绕信息共享、物资保障、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方面提出需求,明确上级部门提供的履职保障措施,确保配合事项乡镇(街道)接得住、办得好、运行畅。三是明确“三个维度”,确保上级部门收回事项“科学合理”。立足“基层有无承接能力、行使频率高低情况、指标是否科学合理”三个维度,分析判断乡镇(街道)目前承担的事项是否收回上级部门。

三、坚持高质量组织编制,切实提升清单质效。

在全面推开过程中,注重加强纵横向沟通,突出研究论证,推动清单内容更加科学、编制方式更加优化。一是培训部署凝共识。通过召开清单专题培训、印发工作提示、定期盘点分析,提升基层具体抓落实能力。市级出台“1+3”文件(《宿迁市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工作方案》和操作口径、梳理工作方法、基本履职事项共性参考目录等3项配套文件),为乡镇(街道)全量梳理履职事项提供方向性思路、路径式指导、要素化参考。二是选树典型立标杆。在全面推开过程中,推动县(区)就难以界定主次责任的共性问题,梳理制作代表性案例,组织交流研讨。择优选取清单初稿质量高的若干乡镇(街道)作为打样清单,供全市其他乡镇(街道)参考借鉴、对标完善。三是广开言路促联动。采取“内部梳理+开门梳理”“对上衔接+对下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企业群众、退休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不同群体意见建议。组织县乡两级全面理权责、论主次、汇民意、达共识,充分沟通一致后提请县级党委全委会审议。四是查漏补缺提质效。组织各地开展清单“回头看”,进一步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既督促指导乡镇(街道)将“应尽之责”担起来,更竭力帮助乡镇(街道)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推动部门与乡镇(街道)“权责归位”。

四、坚持高水平靶向施策,切实抓住重点环节。

紧盯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贯通起来,注重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点落子、在紧要处发力。一是把握好履职事项颗粒度细化这一难点。围绕“一件事”视角,对相互关联、同质同类或上下游的工作事项,归纳提炼形成一个事项,精细化做好颗粒度匹配工作。二是把握好“共性元素”和“个性需求”这一关系。针对工业型、文旅型、农业型等不同乡镇(街道)定位,在共性事项基础上,加强个性化事项的分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化”呈现。三是把握好清单规范运用这一重点。结合本轮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基本履职事项和配合履职事项的办理流程、具体要求、岗位设置、对应人员等要素,厘清乡镇(街道)职能机构和具体岗位职责内容。

(此文在《中国机构编制》2025年第6期刊发)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苏ICP备12035355号